書名:說不出的故事,最想被聽見(The Examined Life)
作者:史黛芬 ‧ 格羅茲(Stephen Grosz)
譯者:劉嘉路
一、本書特色
想了解真實的生命、真實的自己的你,可以從故事中好好深思。
願意傾聽,又或是想要訴說內心的你,也許能從書中找到一絲安慰或解釋。
對於人類的思考、行為、情感有興趣的你,不仿拿起來讀讀。
跟著故事走,彷彿能看到自己曾經的影子,並且在作者溫柔訴說的口吻下,能夠得到療癒。
二、內容簡介
本書由好幾篇真實的故事組成,書寫著人們對於轉變的態度、對於愛與被愛的需求,刻畫著人生中那些啟程與離開的時刻。
執業25年的心理治療師格羅茲,擅長抽絲剝繭那些令人難解的行為背後的原因。他將診療中的故事及他清晰獨到的洞見,透過平實而流暢的筆法,記錄下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故事。
三、內容摘錄
小編精選了兩段特別有印象的並稍作解說。
-----------------
選文一,選自章節: 寧可被傷害,也不願被遺忘
"「我突然有種幻想,有如電影裡的情節:我轉動鑰匙,然後啟動雷管,整間公寓就爆炸了。公寓的門被炸飛,連同絞鍊向我飛來,我當場慘死。我想像恐怖分子潛入我的公寓,裝設炸彈要殺我。為什麼我會有這種胡思亂想呢?」"
"面臨死神威脅的老人,常覺得自己被忽視了,就像那些躲在壕溝裡的士兵"
"我個人的經驗是,妄想症是被遺忘的回應"
"「我喜歡我的公寓」她說,「但是出差完回家的空寂感,令單身的我難以承受。打開門,只看見踏墊上積了十天的報紙郵件、冰箱裡空無一物、整個家陰沉空洞…」"
:對人類來說,消逝可能比悲傷、憤怒還來得令人畏懼。
被遺忘或被忽略或許是最容易被低估的一種痛苦的感受。遺忘的感受也有許多不同的層次,有從心理上感到孤單;也有真正長時間獨自一人相處;而逐漸被世人淡忘,也是一種隱微而深層的孤獨。
當走到生命盡頭,沒有人可以陪伴是一件多麼悲傷的事情,尤其是像獨居老人。不常返家的離家子女、先繼去世的知心好友,彷彿與世界連結的最後一縷絲線也將斷開。而你緊緊想要抓住每一種可能,去捕捉回憶的影子,渴求愛與親密的可能,卻往往求而不得。社會不需要你,因為你身體衰弱毫無生產力;子女不需要你,因為你無力又充滿悲傷。唯一讓你感覺被需要的是催繳手機費用的簡訊、和堆積如山的水電帳單。
因此,我非常鼓勵大家去陪伴孤獨的人,雖然往往可能造成陪伴者一些心理負擔。但也許只是三十分鐘的拜訪、三分鐘的電話、三秒鐘的問候,都能稍稍燃起他們心中的燭火。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事,都可能是讓他們能積極生活的偉大力量。
-----------------
選文二,選自章節:害怕失去的恐懼,讓我們更容易失去。
"研究顯示,當火災警報器響起的時候,大家不會主動行動。九一一攻擊事件裡,許多人原本可以逃出來,但他們卻留下。為什麼?"
"當我們離開就習慣之前,總要知道在前方等待我們的是個什麼樣的地方。如果我們確實知道,所謂的「出口」到底會把我們帶往何處,我們就不會走進去。"
"三十六歲的朱麗葉已經訂婚七年了。她的未婚夫總是不斷地發生外遇與召妓,此外,他在客戶和同事間的風評極差。「我不能離開他」她這麼說,「不然我要去哪裡呢?我又能做什麼呢?」"
"他們的警報器已經發出鈴響了。兩人都對自己的狀況感到擔心,也都想改變。如果他們想維持現狀,又何必把這些是說給心理分析師聽呢?但他們只是站在那裡,等待著——到底在等什麼呢?"
:有時,人們彷彿要做什麼改變,都要看到一種「跡象」、達到一種「標準」,才肯採取行動。有時候,這種標準不可能達到,甚至有時候人們對於自己心中的標準都不清楚。
九一一事件中,世貿中心北塔被撞毀後,南塔的人們拔退就跑的沒幾個。有幾個還想要花時間帶走家人的照片,甚至還有人繼續坐在會議室開會,完全無視火災警報。最後,沒有立刻逃走的人們都失去了性命。
也許我們心想,這些人怎麼能夠這麼愚蠢,但回頭看看自己對於生活中的種種事情,面對逐漸惡化的身體、社區裡突然響起的火災警報、想離開的無法善待自己的人時,彷彿就在等待自己病倒住院了、濃煙蔓延進屋內、身邊的惡人危及了生命安全時,我們才肯才取行動。
而這一切,都是因為對改變的恐懼。
-----------------
四、小編的話
這本書的每篇故事都非常簡短,約十分鐘就能讀完。但讀完之後往往會停下思考:"啊?我還想說為什麼當初自己會這麼做"、"原來我的父/母親當初可能是這樣想的啊"、"她這麼做原來可能不是有意的,也許我一直都誤會她了"。書中人們的人生,和你自己與身旁的人的人生建立起一種可能的連結,讓你透過這些故事去理解、去體諒、去放下。
有些故事,真的非常令人動容,小編甚至讀到有點鼻酸。
還記得有篇故事說到作者一家人到他的老父親的故鄉舊地重遊,一路上,家人們不斷試圖聊起故鄉每一處的故事,但即使真的到了老父親的故居、附近的店家等,他都堅決表示「不對、不是這個地方」、「我不記得了」,不然就是什麼話都不說,便在靜默中結束了這趟旅途。事實上,那場大屠殺、遠離家鄉,讓父親回憶童年的機會被剝奪了,而父親也只能對自己的後代說「我很幸運了」。而在作者長大後,他女兒問起被納粹迫害而失去性命的親朋好友時,他也體會到那種想將恐懼排除在孩子內心之外的衝動。
在長大過程中,大人常常說著「這個你不用知道」、「沒什麼、我沒事」,身為小孩的我只能一頭霧水,甚至覺得他們是不是看不起小孩才這樣說。但現在回想起他們說著那些話,往往是為了避免讓我們體會世界的險惡、以及不為他們自身的困境擔心。長大了之後,對小孩對自己天真的發問時,很擔心自己的言論對他的未來造成不好的影響,所以才這樣支支吾吾。
這本書真的很輕鬆易懂又令人感動,快來一起讀吧!
五、總評
知識性: 7 簡單易懂的故事蘊藏發人深省的洞見與人道關懷
文學性: 6 文筆流暢、平易近人
內容精采度: 8 寫實而獨特的人生故事,讓人感到新奇
閱讀難度: 簡單-中等
整體評價: 8 很有趣的一本書,你可以讀得很輕鬆,也能讀的很深刻,不同時刻讀,都能有不同的品味與體悟。
(註:如內容有待改善之處,歡迎告知)
留言列表